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在光与影交错的电影世界里,电影《肉菜馄饨》即将上映,该片诠释了上海的城市结构以及上海新城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从剧本到电影的转变背后,上海银行以创新的金融服务理念和优质的服务支持影片的完成,向观众传递出独特的“上海味”。这是地方金融弘扬海派文化的又一生动实践。一个从小巷深处发现“文化IP”的鉴赏家。到2024年底,“肉菜馄饨”项目清晰体现在上海银行与市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的日常交流中离子生产工业。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弄堂里的故事,通过自制馄饨,连接着两代人的这座城市的情感和记忆。上海银行认可该项目在保护上海话、保存城市记忆、弘扬海派文化精神方面的潜力和价值。这一超越纯粹商业优势的理念促使双方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上海银行认真评估剧本价值、创作团队能力和潜在文化消费市场等因素,通过抵押贷款将无形文化价值转化为可靠的金融支持。从“一盘馄饨”到“一场盛宴”,11月15日,“肉菜馄饨”正式上线。上海银行深知,在支持“肉菜馄饨”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资源连接器”作用。上海银行已部署“肉菜馄饨×上海银行”在市中心50余家网点联合推广海报,结合美好生活工作室等客户服务场景,并联动特色商圈、电影院,建立了更大的电影“圈外”舞台。未来,上海银行计划与光明大电影中心合作,预约影院,为老年客户奉上一场“电影盛宴”。 “肉菜馄饨”是上海银行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海派醋风支持上海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文化金融展示”。该作品中的金融服务案例研究将为未来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音乐剧等多个文化领域的推广提供参考。一盘“素肉馄饨”品味上海的正宗味道,上海银行创新的“金融+文化”实践也体现了“本土银行支持本土文化”的浓浓诚意,为未来更多有味道的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不断为人们提供一场精神文化盛宴。近年来,上海银行主动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从一盘馄饨的文化需求出发,充分理解并利用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享受餐桌上的盛宴。公司正与淮海集团合作,与商圈合作,将合作延伸至零售领域和生态圈。超过20家知名零售商推出了涵盖时尚和传统品牌的定向折扣活动,提供高频次的品牌曝光。与黄浦文化和旅游局合作,创新“文化旅游”以“养老”为切入点,从公共合作拓展到私人客户开发。与大光名影业共同策划一场专属于老年客户的观影活动,以“金融+文化”赋能老年生活。自上而下,从文旅产品的“输血”到文化产品的“造血”。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从物质文化向美好生活的转变,上海的文化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家地方性国有金融机构上海银行积极打好同步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支持企业融资、扩大产业投资的“复合拳”,确保充足的金融资源支持文化事业,为文化企业提质增效提供更大动力。建立了连接总分行的文化金融专业服务团队。自2013年成立首家文化产业专业分行以来,已独家授权设立广中路分行、人民广场分行、松江分行3家分行,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文化创意领域金融服务。在产品和服务上,“馄饨菜”是上海银行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海派方式支撑上海文化繁荣发展的又一“文化金融服务”。这是一个样本。上海银行衷心希望“荤素馄饨”融资案例能够继续在话剧、非遗、地方音乐剧等领域推广和呈现,为更多“荤素馄饨”提供稳定的金融燃料。etables馄饨 传递城市记忆与温暖的“蔬菜”。在深耕产业方面,支撑“肉菜馄饨”成功的肯定是上海银行在文化金融领域的长期探索。截至目前,上海银行已服务上海文化创意企业2000余家,文化体育娱乐旅游领域贷款金额超过80亿元。在重大项目合作方面,近年来落地文旅项目20余个,授信近40亿元,其中包括西岸媒体港、光复林文化产业园、张园城市更新、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等多个标志性建设项目。多年来,上海银行通过“专业团队+特色网点+生态合作”不断扩大公益文化影响力,深化公益文化内涵。文化金融服务,注重体现性、群众利益性、公益性、前卫性四个维度实践。未来,上海银行将继续推动文化金融从“盆景”向“苗圃”发展,聚焦优质文艺创作项目和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提供更有效的专项信贷支持和更全面的金融产品服务,为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贡献力量。
(编辑:关关)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